ARinChina-增强现实中国技术论坛

标题: metaio SDK 官方教程--ID标识跟踪 [打印本页]

作者: Luc_metaio    时间: 2014-4-28 11:24
标题: metaio SDK 官方教程--ID标识跟踪
本帖最后由 Luc_metaio 于 2014-4-28 12:02 编辑

[attach]719[/attach]

Metaio所提供的标识跟踪是专为简单实用的AR应用开发而设计。用户可最高配置512个不同的标识来进行跟踪,并不会造成任何性能损失。ID标识也可以扩展为图片标识。用户可以在黑白边框中配置任意图片。一般的新式智能手机可支持10到30个标识。

使用ID标识进行跟踪有两种模式(也被称作跟踪质量)可选。Fast模式下的阀值设置是固定的,所以在这种模式下,ID标识的跟踪要求光线不能有太大变化。相反,Robust模式通过一系列搜索循环来动态改变所给阀值,从而使跟踪系统更容易适应跟踪环境中光线的变化。

ID标识跟踪所需的参数为标识的尺寸和编码。如果因为灯光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跟踪性能不稳定,您可考虑利用下文介绍的平滑滤波融合器的设置来提高跟踪稳定性。



跟踪器的参数与设定


<TrackingQuality>用来定义标识检测模式。此参数有两个选项可用:Robust模式通常会让系统产生最好的跟踪效果,但这种模式也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和时间;Fast模式相比Robust在标识检测方面要简单的多,这也使检测过程更快捷,但准确度也略低。


在标识检测中,<ThresholdOffset>是用来把摄像头采集的图像0/1化。所谓0/1化(或二进制化)是把已经转换为灰度值(0到255)的图像的每个像素值与阀值做对比,高于阀值的像素数值设为1,低于的设为0。这种图像处理有助于标识的识别,所以其对标识检测很重要。当<TrackingQuality>设为Fast,此阀值是固定的,并在整个跟踪过程中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当<TrackingQuality>设为Robust,此阀值只是在加载跟踪配置文件后处理第一帧画面的开始值。在检测标识过程中使用固定的阀值有可能导致跟踪失败。阀值的可选范围为0到255.


此参数决定了使用新阀值来寻找标识的尝试次数。这个参数只有在使用Robust跟踪模式下(<TrackingQuality>)才会被使用,在Fast模式下此参数会被忽略。在没有标识被检测的情况下,<ThresholdOffset>会做相应修改。如果对此参数设定较高的数值,那么跟踪器就会更有可能检测到标识,但这也会使计算时间有一定程度的加长。



标识参数与设定


标识的<Size>是必须提供给系统的,它是用来把标识像素尺寸对应到世界坐标系。尺寸的单位是毫米。


<MatrixID>是用来识别标识的。标识ID和标识的样式是对应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来比对摄像头采集图像中的标识。


作者: 777    时间: 2014-4-30 16:16
<ThresholdOffset> 这个东西意思就是在做应用程序里面设定的识别图 和打开应用程序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两者之间的画面做对比,如果低于设定的值这个标识就被识别,所以说这个值越高越好, 标识越容易被识别
是这个意思么?
作者: Luc_metaio    时间: 2014-4-30 17:08
777 发表于 2014-4-30 16:16
这个东西意思就是在做应用程序里面设定的识别图 和打开应用程序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两者之间的画面做对比 ...

不是,metaio SDK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先做灰度处理,之后再对灰度图化为二进制图,这个阀值是在转化成二进制时用的
作者: 777    时间: 2014-4-30 17:17
Luc_metaio 发表于 2014-4-30 17:08
不是,metaio SDK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先做灰度处理,之后再对灰度图化为二进制图,这个阀值是在转化成二进 ...

那在图像追踪中,<SimilarityThreshold>  这个标签的含义应该是摄像头采集过来的图像和设定的识别图做对比,这个值越低越容易被识别到。?是这个意思吧
作者: Luc_metaio    时间: 2014-4-30 17:56
777 发表于 2014-4-30 17:17
那在图像追踪中,  这个标签的含义应该是摄像头采集过来的图像和设定的识别图做对比,这个值越低越容易被 ...

嗯,是这个意思。不过阀值越低,误判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作者: 大大虾    时间: 2014-9-18 17:46
学习了!~
作者: zhangxin    时间: 2015-4-13 10:08
学习了!
作者: btx2397    时间: 2015-5-7 15:33

学习了!




欢迎光临 ARinChina-增强现实中国技术论坛 (http://dev.arin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